研究型审计掠影
最近在专业书刊文件和理论文章的学习过程中,发现研究型审计这个概念。试图结合自己的所学所思,谈谈理论认识。
首先我认为研究型审计,是为提升审计人员综合分析和研究研判能力而立论的。这是对审计人员综合素质的一个较高境界的要求。因为审计机关、审计监督制度是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诞生的,贯穿改革开放,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,一路走来进入新时代。审计监督的职责、内容、范围、管辖权限不断变化,审计的方式方法手段不断创新、审计的效能功能影响在不断扩大。审计机关首先是政治机关是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,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。形势发展、时代要求、历史担当、独特作用,在感召和倒逼审计人员,要更新观念、开拓视野,用现代知识和现代化手段武装自己,充分发挥和挖掘自身的聪明才智、应用能力。过去叫“四高”审计,也曾称“人法技”建设、“复合型”人才,锻造“三立”智慧铁军等。所有这些都归并于人的发展、人的因素这一根本上面。要想实现“研究型审计”,要通过研究人如何随着项目全程跟进,立体式、全方位、全链条,达到全覆盖。达到全科审计、智慧审计。人的德能勤绩廉必须全面发展、齐头并进。
首先看德,过去讲“又红又专”,这实际就是个“红”。习近平总书记讲“不忘初心、牢记使命”。有这一条就可以在审计部门注定要“无私奉献”,为党分忧、为国解虑。有德,再辅之于廉,虽不能成为“完人”,但也会接近于高人。
然后重点要考虑能,再加上勤,这就是未来开展研究型审计的重要支点。这方面的系列概念都是宏观性的、广义性的。人的能量是有限的,但是干一行、爱一行、专一行、精一行的能量是无限的。热爱审计事业为动力,文化和专业知识为基础,加上勤于思考、综合应用、不断创新、多点突破,穿越、涉猎自然科学、社会科学、人文科学、边缘科学等领域知识综合作用,存乎一心、运用自如。实际上就是一个知识转化为能力、经历转化为经验、作业转化为效能的过程。这就有了绩。这不就是研究型审计要求的效果、效率、效能吗?
以上浅见陋议、仅供探讨商榷!
扫一扫分享到手机端